掌上衡阳7月7日讯(通讯员贺刘燕 张传勇 全媒体记者唐翔) 近年来,衡南县车江街道恒星村以移风易俗为精神文明建设核心抓手,通过党建引领、制度立规、宣传引导等举措,推动村风民风持续向善向好,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精神动力。该村先后获得"湖南省乡村振兴示范村""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"等多项省级、市级荣誉。
文明新风浸润乡村生活。
党建引领,红色引擎驱动移风易俗
恒星村党总支部将移风易俗纳入党建重点工作,构建"支部引领、实践站组织、群众参与"工作格局。制定《恒星村移风易俗工作实施方案》,要求党员干部在婚丧事宜中落实提前报备、主动汇报制度,对亲属邻里违规操办行为及时劝导。依托"党员联户"机制,党员干部结对走访村民,挨家挨户宣传政策。
今年以来,全村成功劝导超标准办宴2起,带动7户家庭主动简化白事流程,让红色旗帜成为移风易俗"主心骨"。
制度立规,"五个统一"划定文明标尺
针对婚丧嫁娶流程繁杂、铺张浪费等问题,恒星村结合村情修订《村规民约》,制定《恒星村红白理事会章程》,以"五个统一"量化酒席标准:婚事酒席单方不超过10桌、双方不超过20桌,每桌标准不超过500元;丧事简办不超过20桌,每桌标准不超500元,丧事整体花费不超过6万元,治丧时间最多不能超过5天。接收礼金每人不超过100元(亲戚除外)。
红白理事会实行"事前提示、事中监督、事后回访"全程管理。据理事会成员何苏朋介绍,标准实施5年来,全村红白事平均花费较此前下降61%,用制度划出文明行为"硬杠杠"。
多维宣传,文明新风浸润乡村生活
恒星村打造"线上+线下"宣传矩阵,让移风易俗融入乡村"烟火气"。
线上借助微信群、朋友圈推送短视频、倡议书;线下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"衡阳群众"志愿者开展文明新风专题宣讲20余场,发放倡议书1100余份。组织党员、志愿者召开屋场恳谈会6场,用方言和案例讲解陈规陋习危害,发放宣传资料180余份。
同时,每年开展自导自演群众文化活动,以文化人促进村民观念转变。建立"十佳媳妇"评比制度,每5年评选一批孝敬老人的典范,以家风促乡风,营造家庭团结、邻里和睦的氛围。
成效显著,文明实践催生主动践行
"以前哪家的孩子考上大学,都习惯办几桌升学宴,既费钱又折腾。现在发奖学金比办升学宴体面多了!"村民王勇望着文化墙上的"学子风采榜",话语里满是欣慰。村"两委"发起成立优秀学生资助基金,倡导以乐捐助学代替"升学宴""谢师宴"。
2021年以来,由乡贤捐资的助学基金会每年为品学兼优的高校新生发放800元至10000元不等奖学金。目前已有38名学子受益,资助金额达20余万元。这一举措既缓解家庭经济压力,更点燃学子求知奋进、回馈家乡的热情,推动乡风文明从"面子"向"里子"深化。
如今的恒星村,盲目攀比现象大幅减少,邻里互助、崇德向善氛围愈发浓厚。文明新风已融入村民日常,为乡村振兴绘就"简朴务实、守望相助"的崭新图景。
附件下载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