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上半年衡南经济运行情况
今年以来,衡南深入实施"工业强县、文教旺城"发展战略,经济运行呈现"总体平稳、稳中有进"的发展态势。
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
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,上半年,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(GDP)215.30亿元,同比增长6.5%(可比价),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.6个百分点。分产业看,第一产业增加值29.50亿元,增长4.4%;第二产业增加值72.03亿元,增长6.6%;第三产业增加值113.77亿元,增长7.0%。
(一)一产稳步增长,二、三产形势良好
农业生产稳定。上半年,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7.40亿元,增长2.8%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1.73亿元,增长4.5%。一是蔬菜生产持续增长。全县蔬菜播种面积4.57万亩,增长3.2%。蔬菜产量11.58万吨,增长4.5%。其中,叶菜类播种面积6056亩,增长3.4%。叶菜产量1.22万吨,增长4.7%;二是瓜果种植喜获丰收。全县瓜果种植面积1.36万亩,增长4.1%。瓜果产量3.31万吨,增长5.1%;三是畜牧业生产数量持续上升。全县生猪出栏67.80万头,增长5.1%。猪肉产量5.28万吨,增长6.0%。
工业生产趋好。上半年,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4.2%,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1.6个百分点。一是制造业持续发力。全县规模工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较快,高于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速0.8个百分点,拉动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8.6个百分点;二是重点企业贡献较大。6月份,特变高压、特变云集电气、双胞胎饲料、正大饲料、远景钨业等重点企业产值分别同比增长38.9%、14.8%、30.7%、6.9%、7.4%,推动全县工业经济持续、较快发展。
服务业经济稳健。上半年,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113.77亿元,增长7.0%,增速较上半年同期提高2.1个百分点。一是重点行业增速上升。1-6月,全县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7.0%,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0.2个百分点,其中电脑技术、城乡建设发展投资、企业管理等服务业发展潜力巨大,增速明显,营收增速均达到40%以上;二是现代服务业加快增长。1-6月,全县信息传输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均有不俗的表现,其中租赁和新能源科技营收分别增长21.6%和41.2%。
(二)基本生活消费有效释放,投资结构持续优化
市场消费有所放缓。上半年,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.56亿元,增长6.7%,低于全市平均水平0.2个百分点。一是基本生活类商品需求增势强劲。全县上半年居民在基础生活类商品的消费仍在显著攀升,其中水产品类和蔬菜类商品零售额增速均超过100%,分别为145.2%和121.8%;二是消费结构升级。随着经济的发展,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,促进消费结构的升级,从产业侧推动转变为消费侧驱动。其中饮料类和烟酒类商品的零售总额增速分别为47.3%和37.1%,化妆品类和金银珠宝类的零售总额增速分别为105.7%和121.4%。
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。上半年,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持续优化。一是民间投资高位增长。上半年,全县民间投资继续高速增长,增速达到52.0%,较一季度加快2.6个百分点;二是工业投资贡献突出。上半年,全县工业投资增长48.9%,较一季度加快10个百分点。
(三)收入质量稳步提升,人民生活持续改善
收入质量稳步提升。上半年,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9.16亿元,下降5.5%。地方税收收入6.38亿元,下降4.2%。受经济大环境影响,财税收入虽有所下降,但从税占比看,全县地方税收收入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69.6%,较去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。
居民收入继续增长。上半年,全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86元,增长6.1%,增速上年同期增长0.5个百分点。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。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54元,增长5.2%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44元,增长5.8%。城乡居民收入比值为1.24,较上年同期缩小0.01;二是居民消费持续增强。全县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4672元,增长5.7%,其中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687元,增长4.5%,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945元,增长6.1%。
二、存在的主要问题
(一)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仍需加力。一是农业产值增速提升幅度较小。上半年全县农业总产值(不变价)同比增长4.5%,虽较一季度有所上升,但提升幅度不明显;二是建筑业产值增速回落幅度较大。上半年全县建筑业总产值增速较一季度下降1.4个百分点,低于全市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,建筑业占GDP比重与建筑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匹配。与之相关联的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仍然为负增长,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6.3个百分点;三是规模服务业对GDP贡献不明显。1-5月全县规模服务业重点行业同比增长28.2%,较一季度回落11.5个百分点,对上半年全县GDP贡献率下降。
(二)工业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基础仍需夯实。一是强审企业影响大。今年国家局加大了对规上工业的查询力度,截止6月,我县尚有7家企业未通过强审,直接影响规模工业总产值当月和累计增速。其中月度产值较大的企业对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当月增速的影响在8.0个百分点以上;二面临退库企业较多。全县152个规上企业中,退库企业直接影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和"四上"单位净增数;三是规下工业发展滞后。规下企业样本库的沿途发电站、品正页岩砖厂营业收入分别同比下降99.3%、7.3%,加之样本村缺少新增样本企业,规下工业企业活力不强。
(三)固定资产投资后劲仍需关注。一是基数过大。2024年全县固投总量排七县市第2位,当前要保持继续较快增长,困难较大;二是在库项目数量不多。目前在库项目中可报数项目不多、投资额较少,投资后劲缺乏项目支撑;三是新项目通过率不高。由于上级统计部门审核趋紧,加之项目资料质量参差不齐,导致新项目入库通过率不高。
(四)消费市场活力仍需激活。今年以来,因企业注销等原因,导致部分企业退库,加之全县在库的限上批发业企业中建材行业居多,受市场大环境影响,批发业商品销售额持续下滑,后期发展压力较大。
三、下步工作建议
(一)要加强分析研判。从上半年全县主要经济指标和GDP核算基础指标完成情况看,部分指标增速回落。相关主要经济指标责任部门要及时会商,进一步强化经济运行分析监测,增强工作实效,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奋力推进。
(二)要补齐工作短板。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对标行业发展趋势,高度聚焦短板指标,找准差距,分析原因,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,做到应统尽统,应报尽报,客观真实反映全县经济发展态势。特别是建筑业经济,要进一步加大对上级主管部门的汇报力度,强化部门联动,积极探索符合本县建筑经济发展的新路径,助推建筑业经济高质量发展。同时,加大"四上"单位培育力度,弥补退库企业带来的影响,为各行业领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,确保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衡增长。
(三)要夯实统计基础。各相关单位要在全面完成"四上"企业和投资项目的统计电子台账建设工作的同时,进一步夯实基层统计基础,加大对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,为统计数据质量提供源头保障,为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统计支撑。
(供稿 县统计局)
附件下载: